二次配方注冊閘門開啟,嬰幼兒奶粉品牌延續“淘汰賽”
發布時間:2022-03-11 16:02:33 | 來源:新京報 | 作者:郭鐵
近期,伊利金領冠、君樂寶旗幟出現在新一批配方注冊批復名單中,搶先拿到新國標奶粉“入場券”,嬰幼兒奶粉二次配方注冊序幕正式拉開。
據新京報記者了解,目前伊利、君樂寶均對新國標產品進行了市場規劃,其他內外資奶粉頭部品牌也在備戰二次配方注冊。其中一些外資品牌海外工廠已進入二審階段,但受國際環境和疫情因素等影響,與國內工廠相比進程仍相對滯后。
據業內估算,2017年首次配方注冊實施后的5年里,國內約70%的嬰幼兒奶粉品牌被淘汰。二次配方注冊制實施后,部分中小品牌將自動退出或被大企業兼并,預計還有30%-50%的品牌將從市場上消失。
伴隨嬰幼兒奶粉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,業內預測嬰幼兒奶粉價格混戰將延續,留給渠道商的毛利空間被壓縮,母嬰渠道進入“大浪淘沙”階段。將利潤點轉移至學生奶粉、成人奶粉及全家營養,是目前渠道商普遍采用的應對辦法。
首批新國標奶粉“出爐”
2021年3月18日,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嬰幼兒配方食品系列新國標,為二次配方注冊提供了標準依據。所謂“二次配方注冊”,是指在注冊有效期為5年的規定下,2017年首批通過配方注冊的嬰幼兒奶粉需在2022年之前重新遞交申請。隨著新國標對部分成分含量和營養指標提出新的要求,企業重新提交產品配方注冊申請成為大概率事件。
“嚴格來說,2023年才是二次配方注冊的重要節點。”據伊利方面解讀,新國標從頒布到實施有2年過渡期,給企業時間做調整,以滿足更高的嬰配粉品質門檻。“新國標的正式實施日期是2023年2月22日,未完成新國標注冊的產品配方是無法生產銷售的。”
據君樂寶方面介紹,從2020年6月新國標反饋稿開始,君樂寶旗幟乳業用一年時間對標新國標,從籌備到試產用了4個月,此后經歷了產品穩定性驗證、注冊材料編制、申報等流程,直到2022年1月29日通過審核,3月1日正式拿到批件。目前,新國標奶粉成為旗幟乳業下一階段的主推產品,企業為此制定了線上精準營銷及線下優惠活動等推廣計劃。君樂寶乳業其他奶粉系列均已進行了配方升級,正在進行新國標注冊。
伊利方面則向新京報記者透露,“相對于舊國標,新國標對行業內每個品牌都提出了比較大的挑戰。作為首批完成二次配方注冊的品牌,金領冠在時間上(距截止日期)縮短了將近一年,這無論對自身的消費市場,還是對整個行業發展,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,也給了渠道非常大的信心。新國標是國家政策對產品質量重視的體現,在接下來的推廣層面,伊利會從新國標的高品質入手,推動消費者對其的認知認可。”
海外工廠注冊有難度
據新京報記者核實了解,目前國內外資頭部奶粉品牌都在積極備戰新國標產品,但相對于國內工廠來說,海外工廠拿到二次配方注冊并非易事。
某外資奶粉品牌相關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透露,其歐洲工廠審核已完成,新國標樣品已寄到國內進行二次審核和檢測,“走到這一步理論上就快了,但跟國內工廠比會稍微滯后一些。”
對于在國內外均有產能布局的澳優來說,新國標一直是其關注的重點。“實際上在新國標出臺時,公司就已開展配套設施設備等采購完善工作,目前已陸續提交多款配方注冊資料,時刻關注新國標最新要求,調整注冊工作方法和思路。”澳優方面表示。
根據我國相關規定,海外工廠生產的嬰幼兒奶粉通過一般貿易方式入中國市場,需同時取得工廠在華注冊資質和奶粉配方注冊資質。受貿易環境、疫情因素等影響,業內普遍認為海外工廠審核流程相對滯后,這也是近期一些外資奶粉品牌收購國內中小奶粉企業的主要原因。
今年2月,美贊臣中國收購美可高特羊乳有限公司100%股權,后者現已更名為美贊臣乳業(天津)有限公司。3月2日,湖南歐比佳營養食品有限公司發生股權信息變更,法國乳業巨頭達能方面認繳28678.6萬元持有歐比佳95%的股份,成為新實控人。達能方面對此回應新京報記者稱,達能與歐比佳達成戰略合作,投資并開發其本地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工廠和產品,交易預計于2022年第一季度完成。
乳業專家宋亮認為,美贊臣中國收購美可高特、達能收購歐比佳,首先看中的是后者嬰幼兒奶粉的配方注冊資質,其次是布局羊奶粉等新品類。眼下嬰幼兒奶粉二次配方注冊閘門開啟,海外工廠注冊流程比較長,而伊利、君樂寶等新國標產品已準備就緒,產品推新相當于比外資奶粉早半年甚至一年半,“所以外資品牌很著急,都在嘗試用國內工廠做事情”。
三至五成奶粉品牌預計消失
與2017年配方注冊制剛開始實施相比,渠道商面對二次配方注冊普遍心態平穩,并預計嬰幼兒奶粉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。
公開數據顯示,配方注冊制實施前,國內108家乳粉生產企業有2300多個配方。2016年,號稱“史上最嚴”的《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》出臺,規定一個工廠最多只能申請注冊3個系列、9個配方,且5年有效期屆滿后續重新申請注冊。
據宋亮估算,第一次配方注冊實施后,國內約70%的嬰幼兒奶粉品牌被淘汰。隨著奶粉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,許多小品牌年營收僅能做到一兩千萬元,而配方注冊費用和臨床驗證花費并不低,因此很多中小企業會自然退出,另有一部分奶粉企業則會被兼并。因此二次配方注冊實施完畢后,從申報角度來說,會再有40%左右的奶粉品牌消失。
“渠道對新國標產品心態比較平穩,不像第一次配方注冊那樣擔心中小品牌過不了。第二次配方注冊主要集中在大品牌,不會有太大問題。” 母嬰連鎖品牌“爸爸愛”創始人唐利認為,頭部企業研發實力和品牌力較強,其原有產品通過二次配方注冊的幾率很大,但年收入在一兩個億的小品牌在技術研發、添加設備、臨床驗證、申請注冊等方面壓力較大,可能會選擇“賣身”或退出。“我們推斷,二次配方注冊實施后會有30%-50%的品牌退出,淘汰期為3年左右。”
君樂寶方面認為,新國標疊加二次配方注冊,國家對嬰幼兒奶粉行業監管更加嚴格,行業準入門檻收緊,市場會加速向具備技術優勢和產品優勢的頭部企業集中。無論對于消費者利益保護,還是從行業監管來說,都更加有益。
“現在已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中小品牌了,三年前就已基本淘汰完畢了。”孕嬰聯實業(上海)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茂銀說,目前三四線城市消費者開始注重品牌,中小奶粉品牌生存難度越來越大。就其旗下母嬰渠道而言,奶粉品牌數量已減少了一成多。
“對于二次配方注冊沒有特別關注,現在我們渠道銷售的都是頭部品牌,比較有信心。”江西母嬰店主吳芮告訴新京報記者,盡管其門店位于江西縣域市場,但經營的嬰幼兒奶粉基本以國產一線品牌為主,“以前高峰期所有奶粉系列加一起約有30個,現在砍掉一半左右。中小品牌僅保留1-2款,外資奶粉僅保留a2至初、愛他美卓萃,其他品牌沒有自然流量,不能幫助獲得新客。現在不僅市場在集中,很多中小奶粉品牌的市場人員也都在往頭部走。”
渠道價格戰將繼續
伴隨嬰幼兒奶粉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,經銷商利潤不升反降,渠道淘汰與品牌淘汰在同步進行。
據李茂銀介紹,目前嬰配粉在母嬰渠道的銷售額占比依然較高,一二線市場占比在45%-50%,三四線市場占比在65%-75%,但毛利下降較大,“與三四年前相比,三四線母嬰門店嬰幼兒奶粉毛利下降了十余個百分點。毛利下降與奶粉品牌集中度提高有關,互聯網渠道分流客戶后門店也需要降價。2021年全國約有20%的母嬰店關店,今年預計還要關20%。”
“出生率降低,客流減少,品牌集中度提高以后,門店都在搶幾個大品牌,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大促銷力度。”據唐利回憶,奶粉價格戰從2018年底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,且愈演愈烈。價格戰之前,單罐售價在350元-450元的奶粉,毛利在150元-200元;售價300元-350元的奶粉,毛利在120元-150元;售價200元-300元的奶粉,毛利在80元-150元之間。如今在價格戰下,毛利要砍掉2/3。“相比品牌方,渠道卷得更嚴重,沒有很好的辦法獲得客流,也不像線上渠道有資本推動,已進入大浪淘沙階段。”
吳芮感嘆,如今渠道已控制不了消費者的購買行為,尤其是新生代媽媽,更喜歡國產奶粉,更加“成分黨”,會主動查詢品牌是否有黑歷史、是不是貼牌,對配方、奶源、工藝進行全方位關注。為提升門店利潤,吳芮的打法是聚焦一線嬰配粉品牌,薄利多銷,同時加碼學生奶粉、成人奶粉的銷售,增加毛利空間,而這也是許多母嬰品牌普遍采取的應對辦法。
責任編輯:陳思貝因美 和中國媽媽在一起貝因美以“愛”為基礎,幫助親子家庭健康幸福。【詳情】
老字號知識產權保護研討會聚焦稻香村、泥人張等老字號典型案例。【詳情】
奶粉食用指南 守護寶寶健康成...提供奶粉喂養指南,解讀奶粉配方成分,幫助新手爸媽理性選擇奶粉。【詳情】
點滴營養,綻放每個生命蒙牛乳業推動營養知識普及、提升國民健康水平。【詳情】
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|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| 新華網食品 | 中國經濟網食品 | 人民網食品 | 央視網美食 | 光明網食品 |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| 紅餐網 |
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“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”的永恒追求,融合各地民族風俗、地方特產,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,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、多元性,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。
新聞熱線:010-88564110
投訴建議:010-88564110
電子郵箱:
foodchina01@126.com
本網所有內容,凡注明”來源:中國網食品”的圖片,版權均屬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