狂吃不胖和喝水都胖,到底哪個更健康?
發布時間:2024-07-19 09:22:11 | 來源:科普中國 | 作者:
說到減肥,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。有些幸運兒似乎可以狂吃不胖,而另一些人卻喝水都會胖。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?狂吃不胖和喝水都胖,到底哪個更健康?
真的存在狂吃不胖的人嗎?
可能你身邊就有這樣的人:每天看他(她)也都吃得很多,我們一起吃飯他(她)也吃得很多,甚至比我還多,但他(她)就是不胖,肉都讓我長了。
其實,并不存在真的狂吃但絕對不胖的人。
英國 BBC 曾經做過一個檔紀錄片,它們對那些自以為吃不胖的人采取特殊手段,要求他們在 4 周的時間里食用高熱量的食物,并禁止進行任何運動,最終通過數據來驗證他們到底會不會吃胖。最后經過 4 周的試驗,結果顯示:所有實驗者的體重都有明顯增長,但是他們體重變化幅度很大,長胖的部位也有所不同。
因此,如果一個人真的不忌嘴地胡吃海塞,最終還是會走上“發胖”的不歸路。只不過程度各有不同,有些人胖得少,有些人胖走樣而已。
狂吃不胖?喝水都胖?可能是錯覺
我們觀察身邊的人能吃卻不長胖,通常只是看到他(她)偶爾幾天甚至偶爾一頓飯,但不會長期地觀察他(她)的飲食和生活情況。
事實上,大家不會頓頓狂吃,所以我們不能僅憑他(她)一頓飯或者幾頓飯吃得多就說他(她)能狂吃不長胖,關鍵還要看他(她)平時的飲食習慣、運動習慣等。
也許你看到他(她)狂吃一頓,但吃完他(她)就去你看不見的地方健身擼鐵,而你卻躺平刷劇打游戲了,那不長胖才怪了。
實際上,對于正常人來說,如果每天什么事都不干,就是睡了吃,吃了睡,而且還是狂吃,那必然會長胖,沒有人是不長胖的。
如果真有狂吃不胖的人,那么很有可能是得病了,比如癌癥、糖尿病、甲狀腺功能異常、腸道功能異常等,這些可都不是什么好事。如果真發現有這種情況,最好去醫院診斷排除疾病風險。
那喝水都胖的人呢?
水是沒有能量的,如果真的只喝水,不可能直接導致體重增加。那些“喝水都胖”的人,也許喝的是奶茶,還吃了炸雞烤肉,吃完也不運動,這才導致體重增加。此外,有些人可能會出現水腫的情況,這會暫時性地增加體重。
總的來說,正常情況下,喝水不會直接導致體重增加,“喝水都胖”并不存在。
同樣的吃法 為何體重不同?
即使吃同樣的東西,人的體重的確可能會不一樣。有些人似乎喝點水、吃得不多也會胖,但有些人似乎可以吃很多食物也不太容易長胖。
在吃得差不多的情況下,人的體重確實也會不同,可能是因為:
**1.基礎代謝率:**每個人的基礎代謝率不同,即人體消耗能量的速率。一些人可能有較高的基礎代謝率,即使在休息狀態下也能消耗更多的能量。因此,他(她)們攝入的熱量可能會更快地被消耗掉,不容易轉化為脂肪儲存;但有些人他(她)卻更容易將能量轉化成脂肪儲存在體內,也更容易長胖。
**2.體脂肪分布:**有些人的體脂肪分布方式可能對體重控制有影響。例如,一些人可能更容易在腰部或下半身儲存脂肪,而不是在其他部位,這可能導致他們看起來不容易增加體重。
**3. 飲食習慣:**一些人可能具有較高的飽腹感或者更容易感到飽足,使他們吃得更少。此外,一些人可能傾向于選擇低熱量、高纖維的食物,這有助于控制攝入的能量。而有些人跟更喜歡吃高能量的食物,看著吃得總量差不多,但是能量攝入得多,就更容易長胖。
**4.遺傳因素:**遺傳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個體的體重控制能力。一些人可能繼承了較低的體脂肪含量或者更高的代謝率,這使得他們更容易控制體重。
到底哪個更健康?
其實,這并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,因為判斷一個人是否健康,應該看它總體的狀態。
只要是注意養成均衡的飲食習慣,保證飲食的質量、攝入均衡的營養同時適度運動,將自己的身體 BMI 控制在 18.5~24 之間,都可以做到健康的生活。
即使你“狂吃不胖”,但如果整體胡吃海喝、熬夜不運動,也不健康;如果你“喝水都胖”,但平時注意均衡飲食,也固定運動,體重也在健康范圍內,那也不必過于擔憂。
商務部:6月份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環比小...據商務部市場運行監測系統顯示,6月份全國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環比下降1.2%。
商務部:6月份生產資料市場價格環比略有...據商務部市場運行監測系統顯示,6月份全國生產資料市場價格環比下降0.7%。
商務部:5月份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環比小...據商務部市場運行監測系統顯示,5月份全國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環比下降1.1%。
商務部:5月份生產資料市場價格環比小幅...據商務部市場運行監測系統顯示,5月份全國生產資料市場價格環比上漲1.5%。
商務部:4月份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環比小...據商務部市場運行監測系統顯示,4月份全國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環比下降1.5%。
稻香村創立250周年大會大會以“守正創新行穩致遠”為主題,研討老字號未來發展方向。【詳情】
A2型蛋白質乳品研究與發展概...從多層次、多角度、多方面展開對A2型蛋白質乳品的解讀。【詳情】
貝因美 和中國媽媽在一起貝因美以“愛”為基礎,幫助親子家庭健康幸福。【詳情】
老字號知識產權保護研討會聚焦稻香村、泥人張等老字號典型案例。【詳情】
紅餐網 | 新華網食品 | 人民網食品 | 中國經濟網食品 | 央視網美食 | 光明網食品 |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|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|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|
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“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”的永恒追求,融合各地民族風俗、地方特產,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,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、多元性,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。
新聞熱線:010-88564110
投訴建議:010-88564110
電子郵箱:
foodchina01@126.com
本網所有內容,凡注明”來源:中國網食品”的圖片,版權均屬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。